張榮恭:張志軍訪台是兩岸關係的新頁

 

http://www.CRNTT.com   2014-06-13 22:00:43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中央網路報報道,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13日指出,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確定來台灣訪問,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新頁,從而實現海峽兩岸行政部門負責人的互訪,展現了兩岸之間政治互信的增進、和平發展的意志,以及中華民族的智慧。

  兼任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的張志軍,訂於本月25日來台訪問四天,這是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於今年二月首度訪問南京、上海的回訪。張榮恭說,相較於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於1998年訪問大陸,直到十年後的2008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才來台訪問,如今“張王會”於四個月內就能先後在兩岸舉行,可見兩岸和平、台海穩定、共同發展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洪流。

  首先,張志軍訪台證明了政治互信的增進。

  張榮恭說,如果在海峽兩岸仍處在過去互信不足、協商中斷的情況下,絕不可能出現陸委會主委、國台辦主任互訪的局面。去年四月,馬英九鄭重宣示“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去年七月,馬英九在回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電文中明確指出,“1992年兩岸達成了‘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都充份展現了台灣方面的誠意。

  去年十月,習近平首度表示,“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可以見面交換意見”;今年二月,習近平就兩岸同胞一家親、命運與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圓中國夢四點,做了闡述。這也發出了大陸方面的善意。因此,在六年來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推動雙方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也就成為勢之所趨,證明了海峽兩岸政治互信的增進,將對兩岸關係良性循環起到超越性的作用。

其次,此一互訪反映了和平發展的意志。

  張榮恭指出,“辜汪會談”21年來的歷史經驗可知,交流、協商、互利完全合乎兩岸主流民意之所需,阻撓交流、破壞協商、排斥互利是逆民意而行,所以2008年台灣民眾選擇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從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復談,雙方步上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台海局勢和平穩定局面,國際輿論莫不給予正面評價。台灣民眾遂於2012年再度以選票支持馬九連任“總統”。

  同時,大陸方面前任及現任領導人胡錦濤、習近平,都不斷申論改善及發展兩岸關係,並在兩岸經貿合作上具體實施互惠或讓利。今年五月,習近平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於此形勢下,兩岸共同安排張志軍訪台,反映了雙方追求和平發展的意志,將對如何進一步為兩岸人民創造“和平紅利”站穩腳步。

  再者,兩岸協作發揮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張榮恭表示,台灣海峽與朝鮮半島長期以來,是東亞地區的兩個“燃點”。隨著2005年國共和解、2008年兩岸復談,台海局勢告別了過去的動蕩不安,走向和平穩定。相對於朝鮮半島上同一民族內部仍然緊張對立、沒有交流協商可言,兩岸的主流民意都用理性來處理彼此間的關係,形成了迥異於朝鮮半島的對比,所有的兩岸人民和海外華人均可引以為傲。但是台灣社會因多元競爭而造成難關較多,而且否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力仍然存在,所以兩岸主流民意仍需堅定立場、付出耐心來加以克服。

  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面對由於中國內戰所造成的兩岸分離,也歷經起起伏伏的變化,實已獲致必須正視現實、開創未來的共同體認。因此,儘管兩岸的政治分歧仍然存在,雙方還是可以誠意善意來擱置爭議、協商合作,而於過去六年簽署了21項協議,台灣也明顯擴大了國際活動空間。如今,大陸國台辦負責人終於要訪問台灣,可見近年的兩岸協作發揮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將對未來雙方行穩致遠、促進融合產生重大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cjyc3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