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榮恭:兩岸統獨對立常態化不利台灣

http://www.cdnews.com.tw 2018-01-15 07:09:07
張榮恭:大陸已不容九二共識再有模糊性(資料照片)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14日指出,2018年的兩岸關係不僅不會比2017年有所緩和,反而將因雙方當局南轅北轍的基本立場更加分明,以致台海局勢愈趨動盪難安,大陸也將加強開展反獨促統,並爭取台灣民心,兩岸統獨對立和衝突會常態化,不利於台灣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關於兩岸關係的趨勢,張榮恭從大陸對台政策觀察指出,首先是雙方當局的立場完全對立。一方面是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以及「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另方面是蔡總統宣稱已盡「最大善意」,無意正面回應一中原則,並拒絕調整台獨黨綱,致使雙方當局從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良性互動,變成僵持互斥。

 蔡總統於2014年在野時即曾宣稱,只要民進黨勝選,大陸的對台政策就會向民進黨靠過來。但事實卻非如此,可見誤判嚴重。而且大陸已不容九二共識再有模糊性,著重強調「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顯示民進黨急進地以「去中國化」為台獨鋪路,引起大陸警覺,以致縱使蔡總統在表述上向一中原則移動,也將被大陸視為言行不一而無改善兩岸關係的效果。此一形勢使得兩岸協商與聯繫機制沒有恢復的可能,今年台灣還是無法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也可能再有邦交國倒向大陸,大陸軍機繞台飛行也會更加頻繁。

 其次,統一時間表呼之欲出。中共十九大所發佈的民族復興三大步驟是: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2035年完成現代化,本世紀中葉之前成為強國。而到本世紀中葉若兩岸仍然分離,所謂強國或民族復興必遭質疑,亦即國家統一才能算是強國或民族復興,這就形成了為期大約三十年的「和平統一時間表」。

 張榮恭指出,大陸歷代領導人均極重視統一問題,鄧小平於1980年曾要求在八十年代「力爭」實現統一;楊尚昆於1990年表示對統一問題「著急」,希望儘快統一;江澤民於1998年首次公開使用了時間表一詞;習近平於2013年說,兩岸的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但是大陸受到客觀侷限,並未魯莽行事。如今,強國規劃既已明確,兌現的機會亦大,便會加強推進統一,也就是建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意志,以迎接2049建國一百周年。在此之前,兩岸的政治談判必先浮到檯面上來,以逐步處理雙方政治問題,所以台灣不是到本世紀中葉才會面臨政治談判的挑戰。而這個時間表應是就和平統一而言的,並且不能排除提前的可能性,又當一旦發生台獨或大陸判斷和平統一失去希望時,時間表勢必隨時遭到打破。

 第三,和平發展須以和平統一的途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大陸獲得區域和平環境以全力自我發展的利益,當然不會被輕易放棄。但是,如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未能使雙方相向而行,甚至是台獨動向愈趨增長,大陸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願勢必受到挫傷,也就是對大陸而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助於和平統一才有意義,否則變成助長和平台獨,這是大陸不會妥協的,所以十九大以來,都是並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張榮恭說,上次國民黨八年執政期間,兩岸關係雖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台灣民眾的中國人身份認同卻不斷減少,主張台獨的比例也不斷上升,應是由於陳水扁「去中國化」、「廢統」的後續影響,以及民眾在台海和平氛圍下,對兩岸關係前途的選項較無顧忌。這就使得大陸被迫檢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否反而偏離對台政策的目標,從而需要思考如何扭轉,加強引導和平發展的方向。結果是蔡總統上任後,各項民意調查一致顯示,台灣民眾的中國人身份認同都告增加,主張兩岸統一者也增加,主張台獨的比例則下降。研判應是台海局勢再趨緊張,以及大陸在與台灣、各國的經濟競賽表現甚佳,促使台灣民眾轉而謹慎、理性看待兩岸關係。這將使得大陸更有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並將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結合運作。

第四,以軟硬兩手反獨促統。國民黨執政時期,大陸對台政策偏重軟的一手,較無理由採取硬的一手;民進黨執政後,大陸強調「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在一貫聲言「反對」台獨的立場上,突出了用行動來進行「遏制」的決心,其施展硬的一手的空間隨之擴大,包括武力統一的言論在大陸社會相當盛行。

 張榮恭指出,「絕不放棄使用武力」是鄧小平在對台政策上,對後代一再叮嚀的,以在台灣無限期拒絕和平統一談判時,對台採取非和平方式。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也就此做了規定。因此,固然經由和平發展以達成和平統一是大陸的首選,然而一旦台獨的動向跨越紅線時,非和平方式就會成為大陸不得不的考量。這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所不至於出現的問題,在民進黨執政後則成了潛在的危機。習近平在十九大重申了「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不等於放棄武力統一,而是在「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的最高目標下,爭取和平統一,但針對台獨仍保留武統,其所言「絕不允許」的「六個任何」,即為此意,這才是反獨促統的全貌。

 第五,面向台灣人民,掌握主導權。大陸對台政策歷經「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至今,大陸各界鮮有認為民進黨政府會在沒有較大壓力下回歸一中原則,大陸寄希望的對象便不在台灣當局而放在台灣人民身上,遂有十九大宣佈對台灣民眾在大陸的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提供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張榮恭表示,實施所謂國民待遇,多年來是台灣各個工商團體和台商持續向大陸爭取的,至於其他許多有利於台灣各界的政策措施,也曾透過兩岸協商或國共平台而由大陸釋放出來。現在兩岸協商停擺失效,國共平台的功能也不若以往,於是原本應該經由雙邊商討醞釀的大陸惠台政策措施,轉為大陸主動規劃、單邊行動,從而掌握了對兩岸民間交流的主導權。民進黨政府對此難有著力之處,陷於邊緣化;但若為表現其權力存在而加以抵制破壞,又將違逆工商農漁青學各界與台商的利益,成為兩難,卻是雙方當局失去良性互動後所不可避免的結果。至於在野的國民黨,則有必要提振國共平台的機制與效能,以發揮官方所不能及的作用來爭取人心。

 張榮恭分析認為,2019大陸將迎接建國七十周年,2020年台灣舉行大選,2021為中共建黨一百周年,2022年中共將舉行二十大,隨著這些重要的時間進程,未來大陸反獨促統只會增強而不會弱化,使得兩岸關係充滿挑戰性複雜性。而2018年底,大陸將逢1979年元旦「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呼籲的兩岸通航通郵、民間往來、經濟交流,現在均已實現,惟商談結束敵對狀況則迄無進展。屆時是習近平繼「江八點」、「胡六點」之後,進一步發表更加針對性系統性對台主張的適當機會,值得各方高度關注。台灣朝野各自如何因應嚴肅緊要的兩岸關係,將決定他們在台灣政局中的地位及台灣民眾福祉。 (江中遠報導)   
    

【中央網路報】
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cjyc3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