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演講全文:國共關係是中流砥柱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出席第五屆港台影響力論壇暨中評社成立十周年紀念演講會。(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中評社報道組)第五屆港台影響力論壇演講餐會11日晚上在香港隆重舉行,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應邀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張榮恭的演講全文:

  張榮恭首先對中評社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賀,他用一句話來形容中評社的發展成就:“中評社不僅是三年初見績效、五年大見績效、十年現驚人績效。”十年來,中評社資訊之多,觸角之廣、分析之深、評論之強、影響之大,大家有目共睹。

  國民黨給了台灣人民另一個選擇機會

  張榮恭表示,回想起2008年時的兩岸關係,要有突破還非常之困難。但如今,我們能夠看到,兩岸關係不斷地向前推進。上個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讓兩岸關係推到了新的高峰。這也是奠基於過去國共兩黨打下的基礎。十年的國共和解,讓兩岸關係迅猛發展,也推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但同時,我不能說兩岸關係可以被窄化為國共關係。當然,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是重要關鍵,如果不能執政,我們的主張就不能落實。執政需要民眾支援,兩岸關係需要民眾參與,因此兩岸關係是兩岸人民在各個領域、各個層次交流和發展出來的,而不是僅僅只有政黨關係。政黨需要扮演引領潮流的角色,這樣歷史才能往正確的道路前進。

  張榮恭說,十年前,有幸地參與到連戰訪問大陸的“和平之旅”,並宣佈連胡會的新聞公報。在當時的兩岸情況下,這樣一個“和平之旅”,必須要國民黨主席具備很大的膽識,下很大的決斷。因為當時的兩岸關係動盪不安,美國的副國務卿說,台灣就是最大的地雷,美國總統認為,台灣領導人企圖片面改變台灣現狀是不被容許的,大陸2005年也出台了《反分裂國家法》。在今年5月的習朱會上,習近平主席用“戰爭的邊緣”來描述當時的情況,這說明情勢真的十分危急。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中國國民黨為台灣人民提供另一種選擇,即讓兩岸破冰。因此,連主席在當時可以說是引領潮流,讓兩岸關係能夠從惡性循環走向良性互動。
 
演講現場(中評社 徐夢溪攝)
 
  張榮恭表示,連胡會五點共識大部份正在實現當中。第一點,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進恢復兩岸談判,已經開始。第三點,兩岸經濟合作,目前已經非常之密切。第四點,促進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談判。第五點,國共兩黨建立溝通平台。

  張榮恭認為,國民黨給台灣人民提供了另一個選擇的機會,這也成為馬英九當選執政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因素就是兩岸關係。我們也看到,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的正軌。馬先生也以此為自豪,在會見外賓時經常說這事兩岸關係60多年來最好的狀態,在11月習馬會上,習近平主席也表示這事1949年來最佳的時期,這“最好”和“最佳”則表現在“兩會”的協商。

  2008年5月,張榮恭追隨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訪問北京,與胡錦濤主席會談。當時馬英九已經就職一周,後來有新聞報道說兩位同意“兩會協商”儘快恢復,其實胡錦濤與吳伯雄的原話是“最短時間內”。而這個“最短時間”也就是半天的時間。他說,胡錦濤與吳伯雄會談結束後,中共中央台辦的負責人到他身邊來告訴他說:“明天早上七點鐘,新華社會發佈新聞海協會邀請海基會董事長訪問。”後來,“兩會”會談的恢復才上升到兩岸事務首長交流機制的建立。這句話講完後的四個月,王郁琦訪問南京,到目前為止,兩岸事務首長已經互訪四次。接著,就是兩岸領導人見面。

  張榮恭認為,兩岸領導人見面是基於國共關係,但不需要藉助國共平台。見面是屬於兩岸的場合,卻不必限定於兩岸的場地,這確實是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張志軍主任說,這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務實安排,如果台灣講“一個中國”有敏感性,可以說是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下”,這個各自無論怎麼表示都是“一個中國”,不會表述成為“兩個中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安排,讓兩岸關係出現了創造性的新現狀。

  國共關係是兩岸關係中流砥柱

  張榮恭認為,兩岸關係是台灣所有挑戰的根本,又是國民黨的強項,國共關係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中流砥柱,不管國民黨執政或在野,都不會改變,只是程度到哪裡。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中評社 徐夢溪攝)
 
  張榮恭指出,國共溝通機制“國共論壇”的原名是“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什麼一直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關係不只有經貿和文化,在當時的溝通機制裡面還有一個是“兩岸和平論壇”,但因涉及的議題比較敏感一直沒有舉辦。習馬會突破了兩岸過去只談經濟議題的局面,是包括政治對話在內的全面行為。有了這個突破,未來的國共兩黨之間舉辦的論壇就不一定只限制於經貿方面,應開始緩和地推進關於兩岸和平與統一的形勢。

  他同時強調,在國共兩黨溝通當中,還有一個是地方黨籍交流。國民黨帶著當地的人手到大陸來交流,或者大陸的相關縣市,縣委,市委交流,國共兩黨的交流是方方面面的。

  張榮恭指出,近年來在兩岸關係中出現了政黨化、權貴化的負面說法。對此他認為,在兩岸的經貿往來中,難免會有一些人士獲得的利益高於其他人,出現貧富不均是每個國家都會出現的情況。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貧富不均就否定了自己與其他地方的經濟發展。同樣的,兩岸經貿往來也有分配不均,但也有些分配不均是可以避免的。

  他認為,不參與到兩岸經貿合作中的人就不會獲利。“我們來往兩岸搭飛機的人士誰獲利?搭飛機的人士獲利,不搭飛機就不能獲利。我們台灣的農漁產品,如果你不是農民與漁民,不參與進去就沒有獲利。觀光行業也是如此,大陸來台灣購物,如果不是從事旅遊業,也沒有這個機會。”所以,不能夠因為貧富不均而否定經濟發展,不能因為分配不均而否定兩岸的相互往來。

  大陸對台論述新變化 從柔性呼籲到剛性警告 

  張榮恭在演講中再次強調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他指出,國共兩黨德互信建立於2005年連胡會的公報裡面寫明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我們看到,現在台灣政黨競爭中,在野黨為爭取執政,否定九二共識、堅持台獨主張。現在否定九二共識的說法,不僅否定這個詞,還否定1992年兩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演講結束,現場嘉賓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張榮恭強調,台獨黨綱造成了未來兩岸關係勢必會受到嚴重的衝擊,因為有台獨黨綱的存在,民進黨跟大陸的執政黨不能像國共兩黨那樣正常來往,雖然有間接的溝通管道,但還是無法實現正常化。如果九二共識遭到了台灣執政黨的否定,我們不知道未來的兩岸關係會怎樣。如果從大陸提出的說法,那首先就是兩岸的協商機制坍塌。

  張榮恭認為,今年習近平對於兩岸關係的形容出現新變化,“地動山搖”、“和平之舟徹底傾覆”這些說法,有從柔性呼籲變成剛性警告的意味,這樣的提醒更加強硬。

  張榮恭指出,根據台澎金馬1949年來的憲法,從台灣法律和體制上來說,沒有道理不承認九二共識。台灣規範兩岸關係的法律規定兩岸是兩個地區的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雙方通過國台辦、陸委會而不是外交部來處理雙方關係。同時,這七年半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始終有強大的民意基礎,也有區域安全的需要。過去幾年國民黨執政在兩岸上遭受攻擊,說國民黨親中賣台、主權流失,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民進黨要繼續維持兩岸現狀?同樣的,美國如果認為這是親中賣台,那美國會支持嗎?所以這都是污名化的說法。也正因為如此,蔡英文才會把她去年七月堅持的“調整論”轉為“現狀論”。去年她說,只要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獲勝,中國就會朝民進黨的方向調整,主動創造條件。但現實是民進黨大勝,大陸有調整嗎?大陸的警訊反而更強,所以蔡英文才調整。哪一個黨有能力維持現狀,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民進黨執政,否定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還有無機會?張榮恭認為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習近平在習馬會上表示,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大陸不是要讓其承認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而是要承認1992年發生的歷史事實。重點是它的核心,即兩岸關係非國與國關係。無論蔡英文接不接受這四個字,都要給個說法,我們要看蔡英文能否提出方法讓兩岸關係繼續互動下去。

  在演講結束後,張榮恭也就現場嘉賓提出的有關民進黨的問題做出回答。有記者問,如果民進黨上台,對兩岸關係的衝擊是局限在兩岸政府還是經貿方面都有影響?張榮恭認為,大陸方面已經說得很清楚,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或者不能對“一中內涵”的核心進行表述,海基會和海協會的交流停頓下來,衍生出對兩岸事務首長的交流機制就會有更多擔憂,遑論兩岸領導人的交流。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非常重要,大陸也非常重視,未來很有可能是“官退民進”的方式。然而兩岸經濟問題是協商出來的共識,如果不能討論,合作會受到什麼程度的影響難以預計。

  這幾年台灣的國際空間實際上是擴大了,雖然民眾還不夠滿意。國際空間之所以能擴大是因為兩岸關係有好轉,大陸沒有動台灣的邦交國,說明雙方有默契。當年吳敦義在當國民黨秘書長的時候和胡錦濤主席講,台灣的23個邦交國對台灣很重要,對大陸未必,所以大陸要慎重。這幾年台灣維持了這些邦交國,雖然尚比亞和台灣斷交,但大陸也沒有和它建交。未來如果打破了這種局面,就是兩岸關係出現外溢的效果,除了協商機制的中斷,還可能出現其他的狀況,這是外界對民進黨的疑慮,因為這些問題他解決不了。
 
現場記者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兩岸關係是台灣面臨的最重要挑戰 

  張榮恭認為,十年來的國共關係和7 年多來兩岸關係的基礎和結果,都已經是實證的。人民需要的是“安居樂意”,“安居”就是生活安定,不打仗,樂業是大家都有錢賺。執政者有責任讓民眾安居樂業。對兩岸關係來說,過去的基礎就在那裡,後繼者如何去維持這個基礎很重要。如果否定了這個基礎 ,和平發展必然會遭受措挫折。

  張榮恭指出,雖然習馬會在台灣也有不同的評價,但是把兩岸關係放到整個國際社會上來看,和平發展絕對是國際主流社會所支持的。兩岸關係是其他政策的根本,它涉及到台灣的經濟狀態、軍事問題和國際問題,延生的效益很大。兩岸關係是台灣面臨挑戰中最重要的挑戰,各個政黨都必須要在這方面展現其能力。

  張榮恭的上述演講獲得了聽眾的熱烈掌聲。

  中聯辦台務部部長唐怡源、副部長胡相國、李堅怡等160多名嘉賓出席了是次演講餐會。 

  中國評論通訊社與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港台影響力論壇已經舉辦了五屆,是香港新聞界傳統的盛大聚會,今次出席的160多人中,有近百位媒體高層及主管、記者編輯,包括: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人民日報香港分社社長連錦添、亞洲電視高級副總裁劉瀾昌、大公報副社長兼執行總編輯李大宏、文匯報副總編輯尹樹廣、中新社香港分社總編輯陳立宇、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終審發稿人閔捷、香港新聞聯副主席郭一鳴、香港經濟日報副總編輯蘇偉雄、明報副總編輯張許、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江迅、香港商報副社長吳秋文、鏡報副總編輯梁國樑、環球商系總編輯張新峰、大公報副主筆朱穗怡、台灣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中通社總編輯施清彬、中國電視公司港澳特派員李錦華、新加坡聯合早報香港特派員易銳民、中央社香港特派員張謙、星島日報中國版主任劉克剛、商業電台主持人何亦文、大公報中國版主任趙汝慶、香港01採訪主任蔡志郁、信報中國版主任許書淦、文匯報高級編輯劉曉玲、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等人。
 
現場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向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頒發紀念牌(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向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頒發紀念牌(中評社 李仕奇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cjyc3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